深圳银行保险业2023年一季度成绩单出炉。
4月14日,深圳银保监局组织召开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第二场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23年一季度深圳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情况。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深圳银保监局监管的银行业总资产12.86万亿元,同比增长11.93%。各项贷款余额8.92万亿元,同比增长10.19%。各项存款余额9.38万亿元,同比增长14.26%,总资产和存贷款规模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季度,辖内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538.97亿元,同比增长14.40%。其中,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23.04亿元,同比增长4.61%;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415.93亿元,同比增长17.66%。
金融赋能制造业发展
深圳制造业发展中,“金融动能”的作用逐渐凸显。据深圳银保监局数据显示,3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1.23万亿元,同比增长25.45%,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58.72%,比年初上升1.32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在助力小微企业方面,深圳银行保险机构采取多项举措:首批10家银行网点积联动政府部门落地“企业开办政银一窗通”服务,缩短业务办理时间;针对信息对接不畅、办理流程冗长、金融服务不足等痛点堵点,深圳银行保险机构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南山区政府启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绿色通道,畅通“知产”转资产全链条。3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9万亿元,同比增长27.9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7.78个百分点;贷款客户123.08万户,同比增加13.14万户。
在跨境贸易方面,深圳银行保险机构与市贸促委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进政企共建跨境贸易生态。保险机构发布跨境电商保险综合解决方案,打造行业跨境贸易“保险+”六大核心服务能力,提供“保险+服务”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截至3月末,深圳中资银行外贸企业融资余额11466.8亿元,同比增长44.6%,外贸新业态融资余额1478亿元,同比增长183.7%。
金融开放持续推进
深圳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深圳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仅次于上海、北京,已形成种类齐全、功能完备的金融机构体系。深圳外资银行中,港资银行的资产规模、存贷款、净利润占比均超过七成,深圳已成为港资银行聚集程度最高的城市。香港大新银行是全国首家拥有内地法人子行和直属分行的“双牌照”银行,3月,深圳银保监局已批复同意大新银行深圳分行开业。
事实上,今年一季度以来,跨境金融服务连通正在不断加深。
从政策层面上看,自今年2月23日金融管理部门、广东省政府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简称“前海金融30条”)以来,深圳银保监局印发落实方案,从便利香港居民开立内地银行账户、完善跨境保险业务、拓展离岸账户功能等13个方面提出18条措施,,为前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和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从深港金融互联互通层面上看,跨境理财通”试点顺利实施,一定程度上丰富湾区个人跨境投资渠道。截至2月末,深圳25家试点银行累计开立“跨境理财通”业务相关账户2.1万个,办理资金跨境汇划8.8亿元,双方向投资产品交易额5.1亿元,资金跨境汇划金额约占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总量的三分之一。深圳保险公司联动港澳保险机构开发跨境保险产品,目前已累计备案6 款跨境医疗险产品和58 款大湾区专属重疾险产品。10家财产险公司开展跨境车险业务,实现“三地车险、一地投保”。
此外,还有不少机构正利用金融科技助力跨境业务。玉山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曹中仁指出,玉山银行独创“外汇E-Print”汇款小工具,搭配交易系统批量汇款模组,大幅提升跨境业务服务能力与作业效率。在产业金融、科技金融、跨境金融、民生金融等领域着力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为科技创新企业探索有效金融扶持手段。华商银行董事长陈银彬也指出,在产业金融、科技金融、跨境金融、民生金融等领域着力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为科技创新企业探索有效金融扶持手段。
下一阶段,深圳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发挥深港跨境联动优势,落实金融支持前海30条,探索香港居民在前海合作区试点开展信用卡视频面签;鼓励符合条件的香港资产管理机构在前海合作区设立合资理财公司;加强与港资机构对接,积极支持和鼓励港资金融机构在前海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前海合作区保险机构与香港保险机构合作开发针对合作区居民符合规定的医疗险、养老险、航运险、信用保险等跨境保险产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