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记者沈怡然1月11日,在《智能计算中心创新发展指南》(下称《指南》)发布会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对记者表示,目前产业对智算中心的概念、运营模式、盈利模式的认识还不到位,导致部分项目收费模式不科学、对应用的支撑作用不大。希望业界注重智算中心的合理规划布局,以最终效益、效果为目的进行建设发展,如能否带动产业集群化、能否实现规模效益等。
作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智算中心提供人工智能应用所需的算力、数据和算法服务。据CDCC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已建成数据中心的综合上架率仅在55%左右,也就是存在45%的空置率,造成电力消耗和资源浪费。同时,业界也出现“天价”算力的说法,智算中心以出租或售卖算力为主,各地同等规模项目的算力价格相差巨大,产业也未对算力进行价格上的标准协定。
单志广表示,从根本上看,智算中心既有公共服务性、又有市场性,它的服务要高质量、不能中断。政府首先要负责对智算中心进行研判和规划,要不要建、怎么建、建多少,其次要对价格进行引导,监督厂商运营。企业是建设数据中心的主体,提供和集成技术。单志广建议,由政府引导,需求牵引,做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
本次发布的《指南》是国家信息中心和浪潮信息(000977)联合研究的成果,对智算中心的技术、建设、应用进行归纳总结。通常来看,通用算力数据中心、智算中心、超算中心在提供的算力等技术方面是依次递增的,投资规模也是依次递增。目前市场上仍然是通用算力数据中心为主流,智算中心项目多在试运行阶段。
当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纷纷出台政策推进智算中心建设。单志广认为,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要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角色定位。
《指南》指出,目前智算中心有三种独立投资模式:一是政府独立投资建设,建设资金来自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专项债券发行等,建成后所有权归政府所有;二是,企业独立投资建设,由企业联盟、少数企业联合、单独企业等形式进行投资;三是高校或科研机构独立投资建设,向师生、研究人员提供免费算力支撑,这种建设成本比更低,服务于高校教育场景。
《指南》显示,智算中心可针对不同地域条件采用不同建设模式。北上广以及东部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的区域,虽然对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高,但面临地区能耗指标紧张、电力成本高、开发空间受限等问题,可以对原有数据中心进行改造升级,以满足国家及当地政务服务、重大项目及重点实验室的需求。
对于产业智能化发展需求迫切、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地区,可新建智算中心,甚至可超前配置。这些地区可以是在智慧产业上具备潜力的地级市,比如苏州的一些高新区正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单志广表示,目前市场上仍然是通用算力数据中心为主流,智算中心项目多在试运行阶段,还需要一个市场的牵引过程、产业的规范过程。
《指南》显示,“十四五”期间,在智算中心实现80%应用水平的情况下,城市/地区对智算中心的投资可带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增长约2.9倍-3.4倍,带动相关产业增长约36倍-42倍。